在中考语文中诗词阅读是比较重要也是经常考查的重要知识点,学会阅读赏析诗词不仅仅是为了在考场中取的好成绩也是提升自我阅读素养的重要前提,这里,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如何感知诗词的内容这一专题。

一,知识要点

感知诗词的内容,就是要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大体意思,知道诗词写了什么。同时,要能筛选出诗词中的有效信息,并能体味关键诗句的含意及思想情感。

感知诗词的内容,注意从以下角度切入。

1.看题材

题材往往决定诗词的内容。比如,送别诗(咏怀诗)多写如何叮咛对方、赞颂对方;咏史诗、怀古诗多写对古代人或事的凭吊,或缅怀先贤,或倾诉自己生不逢时的感慨,或感叹昔盛今衰;边塞诗或描写壮丽的边塞风光,或表达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

2.抓诗题

诗词的题目往往是诗词内容的高度概括,有时也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比如朱熹的《观书有感》,如果只看诗的正文,以为是写湖水的风景,但看题目之后,就会知道,这首诗是写诗人读书的感受的。因此,从题目入手,应该成为感知诗词内容的重要环节。

3.析词义

因为诗词都是用文言写成的,所以必须调动文言文以及相关历史知识的积累,逐步揣摩,扫清诗词阅读中的障碍,断不可浮光掠影,一知半解,否则无从把握内容,更谈不上分析技巧和捕捉情感了。

4.联背景

有些诗词,仅仅理解字面上的词义还难以真正把握其内容,这时,便要借助对背景的分析。如在理解“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诗时,如果知道这首诗是诗人就白居易“二十三年折太多”的话题,向老朋友予以酬答,并且抒写自己长期远贬异地的悲愤不平的心情,那么,你便知道这两句诗其实写出了诗人远离京城,身处荒僻之地,长期被弃用的遭遇。

二,命题规律

初中阶段的考试对古诗词内容的考查主要是能正确理解古诗词曲的内容。包括:1熟悉与作品关联的背景资料。2注意诗体及作家风格。3概括诗词曲的大意,题型主要有选择、填空、简答等。

三,备考策略

诗歌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写景、叙事、哲理、抒情等。对写景的赏析,要表现出画面的特征;哲理诗赏析,要阐明诗句中所蕴涵的深刻道理;抒情赏析,要表现出诗人的情感特点;写人的赏析,要阐明人和物的特点。

四,阅读训练

练习一: 春雪 韩愈

新年1都未有芳华2,二月初惊3见草芽。

白雪却嫌4春色晚,故穿庭树5作飞花。

[注释]1新年:指农历正月初一。2芳华:芬芳的鲜花。3惊:惊讶,惊喜。4嫌:怨恨,不满。5庭树:庭院中的树。

[阅读感悟]这首《春雪》,构思新巧,是韩愈小诗中的佼佼者。“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新年都还没有芬芳的鲜花,就使得在漫漫寒冬中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一个“都”字,流露出这种急切的心情。第二句“二月初惊见草芽”,说二月亦无花,但话是从侧面来说的,感情就不是单纯的叹惜、遗憾。“惊”字最值玩味。它写出了诗人在焦急的期待中终于见到“春色”的萌芽的惊喜神情。此外,“惊”字状出摆脱冬寒后新奇、惊讶、欣喜的感受。三、四两句表面上是说有雪而无花,实际感悟却是:人倒还能等待来迟的春色,从二月的草芽中看到春天的身影,但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真正的春色(百花盛开)未来,固然不免令人感到有些遗憾,但这穿树飞花的春雪不也照样给人以春的气息吗?诗人对春雪飞花主要不是惆怅、遗憾,而是充满了欣喜。一个盼望着春天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化出一片春色来。这就是三、四两句的妙处,它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可谓神来之笔。“却嫌”“故穿”,把春雪描绘得多么美好而有灵性。诗的构思甚奇。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造成“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得太迟,才“故穿庭树”纷飞而来。这种翻因为果的写法,增加了诗的意趣。“作飞花”三字,翻静态为动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1.诗中的第二句中,“惊”一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用“惊”一词表现了诗人终于见到春色的惊讶、欣喜之情。 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练习二: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1,高寒滟滟2开金饼3。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1暝:昏暗。2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3金饼:比喻圆月。

[阅读感悟]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写诗作词经常采用的题材。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上片的四句写待月的心情,依换韵分两层。“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写人们等待月亮缓慢爬高时的情景。表现出人们盼月的急切心情,又表现出月出人间的积极主动。“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是自劝与劝人勿辜负良辰美景的警语。这句既高度赞美了中秋夜月,又为下片赏月铺垫。下片写赏月,作者扣紧中秋月的特色,一句一个动人的月夜场景,从各个角度来刻画这令人难以忘怀的中秋月夜,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

1.这首词的上片写____________________,下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词中体现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待月的心情 赏月 2.桂花 西风(答对两处即可)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答出大意即可)

责任编辑:晨子